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都在兔年!这些中国科技名场面,值得骄傲

都在兔年!这些中国科技名场面,值得骄傲

2023-09-28 04:31:24 [娱乐] 来源:国产81mm迫击炮-知乎精选
原标题:都在兔年 !值得骄傲这些中国科技名场面 ,都兔值得骄傲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瑜

从沈飞成立

到超导研究取得突破

从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步

到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

每个兔年里

科技人才们都大展宏兔

让中国科技兔飞猛进

玉兔迎新春

又引发了哪些历史的年中回忆

让我们一起回顾 !

1951年:中国歼击机的国科摇篮沈飞成立

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兔年。这一年的技名6月29日,新中国第一家歼击机飞机制造厂在辽宁省沈阳市成立,场面代号国营112厂  。值得骄傲

国营112厂现在的都兔名字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们更加耳熟能详的年中 ,是国科它的简称——沈飞  。

72年前,技名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空军建设的场面需要,年轻的值得骄傲共和国决定拿出60亿斤小米 ,加快创建自己的都兔航空工业。当年  ,年中60亿斤小米约合人民币6亿元。

沈飞工人在生产飞机(大约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图源:新华社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12厂也被列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在这里挥洒汗水,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开创和拼搏精神 ,于1956年7月19日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即歼-5飞机 。

此后 ,一项项成就在此诞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第一架高空高速喷气式歼击机 、第一架航母舰载战斗机……沈飞也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

目前,沈飞已成长为一家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 ,集科研、生产 、试验、试飞 、服务保障为一体 ,不仅探索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战机上的新应用,也为民用客机提供可靠舒适的部件 。

逐梦蓝天 ,沈飞始终以最昂扬的姿态 ,在奋斗中见证和创造更大的奇迹!

1975年 :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它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在宇航技术的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

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我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它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 。图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美国紧随其后,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了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此后,美苏围绕空间技术展开竞争。

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国对于空间技术的垄断 ,研制返回式卫星并掌握卫星的回收技术 ,成为我国优先要予以攻克的重要课题。面对严峻难题 ,科技工作者们开始了攻关,他们齐心协力、团结战斗 ,一定要让卫星上得去,回得来 !

经过多年攻关 ,1975年11月26日,卫星成功发射。它在太空遨游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完成了上天 、入轨、遥感、返回的全过程。1975年至今,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在国土普查  、资源探测 、材料研究 、生命科学和提高农作物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1987年:我国超导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值(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时 ,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为超导体,其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认为超导临界温度不大可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 ,40K因此被称作麦克米兰极限 。超导临界温度极低,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寻找高温超导体成为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梦想。

1986年初,欧洲科学家贝德诺兹和缪勒发现以铜为关键超导元素的铜氧化物超导体 ,转变温度达到35K 。这一年的9月份 ,时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的赵忠贤看到贝德诺兹和缪勒发表的文章  ,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他认为缪勒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材料结构的不稳定性来实现高温超导。10月中旬 ,他与物理所其他科研人员合作,开始了铜氧化物的超导体研究工作 。

赵忠贤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介绍旧实验室  。图源  :新华社

1987年2月,赵忠贤及合作者在钇钡铜氧中发现了起始转变温度为100K以上,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的超导转变 。他们独立制出临界温度在93K的钇钡铜氧液氮温区超导体  ,使便宜好用的液氮替代了昂贵的液氦来实现超导 。

在此之前,世界范围内的超导研究采用液氦来使超导体达到转变温度 。赵忠贤团队使用液氮来达到超导转变温度,这一方法为超导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大大方便和加速了全世界的高温超导研究 。

1999年:科特派制度起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授

1998年底 ,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吴敬才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 :到南平延平王台镇挂职镇长助理 ,派驻溪后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谁也没想到,他的下派就是一场闽北大地体制性的革命的开端 。

1999年初 ,福建省南平市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下村为农民服务。吴敬才成了第一位驻村的农业科技人员,被乡亲们亲切称为一号科特派  。

吴敬才(图右)与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三明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陈首看交流春季鲜食木薯的种植方法 。图源 :福建日报

二十多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特派员在山林奔波 、在田野耕作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们在广袤乡村继续贡献力量  。

1999年9月18日 ,雄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科技专家大会 。会上,党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并授予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朱光亚  、孙家栋 、任新民 、吴自良 、陈芳允、陈能宽 、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  、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 、姚桐斌 、钱骥、钱三强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 。图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这群可爱的人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 ,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为我们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他们的名字与功勋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

2011年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中国航天人不会忘记的特殊日子  。那一天,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中国人的太空梦想再次照进现实。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也拥有了浩瀚宇宙中第一个中国之家。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图源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个多月后 ,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 ,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经过两天的追逐和五次变轨,它于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此后 ,天宫一号迎接了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还成为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教室……它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 、十号飞船进行六次交会对接 ,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 ,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3月16日 ,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 。

2022年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但这并不是终点,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正等待中国航天人继续探索。

新的一年

祝愿我国科技事业

兔飞猛进

综合新华社 、人民日报 、央视网、求是网 、文汇报等

来源 :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综合)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